核心亮点一览

  • 双领域协同优势

    Engineering Base Cable是车辆电气元件、连接器与线路的理想设计平台。通过3D结构设计工具,线束安装空间需求可同步确定。其3D线束集成能力使跨领域专家能在惯用工作环境中获取完整信息流——无需深入关注对方专业领域的细节。

     
  • 唯一可信数据源

    基于Engineering Base Cable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,各学科可实时访问并协同处理所有数据,使其成为唯一可信数据源。从电气逻辑定义、2D拓扑到3D模型,该软件始终提供全景化的设计数据视图。

     
    Single Source of Truth
  • 自动数据交互

    无论是车辆电气元件/连接器配置,还是3D线束数据生成,Engineering Base Cable均表现出色,所有数据最终汇总至Engineering Base平台。完成单线布线后,2D线束衍生设计与后续文档将在此自动生成。

     
  • 数字孪生

    所有关键电气与结构数据的数字孪生均映射于Engineering Base数据模型中,支持深度数据分析并为后续流程提供数据支撑。模型中完整呈现各组件属性及其关联网络,可进行多维评估与细节追溯。例如:自动匹配适用接触件;生成制造环节所需的工艺文档与数据。

     
  • 差异管理:实现跨专业完美同步

    除了管控数据交互外,该集成3D工具的插件还在Engineering Base数字孪生体与3D规划之间建立了实时同步机制。此功能可轻松识别各类修改操作,例如新增对象、删除部件或调整参数等变更情况。通过鼠标点击即可实现同步的特性,让3D工程设计团队及所有相关人员始终保持全面掌控。

     
  • 加速流程,降低成本,提升质量

    Engineering Base Cable实现的2D/3D无缝集成,打造出高一致性的线束开发流程,显著提升工程效率。数据断层与重复输入成为历史,线束与电缆长度可被更快速精准地定义。此举几乎消除所有错误源,在提升质量的同时大幅优化整体流程效率。用户既可降低样机制造成本,还能节省昂贵的CAD许可证开支。

     
  • 并行开发

    数字孪生体支持的跨学科协同优势在此尤为凸显。结构与电气开发工程师可并行开展线束设计,避免传统串行工作流中的漫长等待。所有关联信息即时可用:结构团队可立即开展连接器定位与路径设计,而电气专家可同步完善电气设计。当电气团队完成布线时,精确的线缆长度将实时呈现。

     

3D线束集成实践案例